杭州交通管理有了“數據大腦”
2017-10-31 09:43:14 來源:人民日報
10月24日,一項特殊的交通測試正在杭州悄悄進行。
上午10點05分,在杭州蕭山區(qū)市心南路附近待命的120急救車司機倪師傅,接到7公里以外的求救電話。他沿著市心路一路往北開,經過了21個紅綠燈路口,幾乎一路綠燈到達求助點。據蕭山公安指揮中心的終端大屏顯示,這一路上通過21個路口,倪師傅總共節(jié)省854秒,14分鐘。
這一路綠燈背后,一套叫“城市數據大腦”的系統(tǒng)功不可沒……它由13家高科技企業(yè)的頂級人工智能科學家構建。
保障急救車通行
省下一半救命時間
“一路綠燈,又最大限度減少對其他車輛的影響”,這一舉措是怎么做到的呢?為了避免120急救車堵在紅燈口或是遇上堵車,“城市數據大腦”進行了一系列精密的計算。
蕭山區(qū)公安分局副局長、交警大隊長孫世祥介紹:“基于沿路布控的交通攝像頭,系統(tǒng)把拍攝到的視頻自動轉化為數值,采集最近兩三個路口車輛排隊長短情況,計算出多久可以將它們排空;并根據計算出的結果,自動調節(jié)交通信號燈,保證倪師傅在經過該路口時,信號燈是綠燈,且前方沒有排隊的車輛?!?SPAN lang=EN-US>
這是一套非常精細的調度系統(tǒng)。為了保證救護車開到時,前序通行車輛已經駛離,在接收到報警信息的那一刻開始,它以秒級的速度做出分析判斷,精細到沿途路口什么時候開綠燈,開哪個路口的綠燈,從而對路口進行提前排空。
同時,監(jiān)控視頻根據救護車GPS定位,始終跟蹤救護車行駛。指揮中心的終端大屏,會幫助交警把控急救車輛運行的實時進展。
在杭州蕭山區(qū),創(chuàng)新實現120救護車等特種車輛的優(yōu)先調度,事件報警、信號控制與交通勤務快速聯動,提升應急事件處理效率,救護車到達現場的時間縮短一半。
實行全天候監(jiān)測
城市運行智能高效
在10月初舉辦的2017杭州云棲大會上,“杭州城市數據大腦”正式對外發(fā)布,在全國率先運行。
浙江省公安廳副廳長、杭州市委常委、杭州市公安局局長葉寒冰介紹:“城市數據大腦”聚焦大城市交通治堵,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支撐,旨在構建安全可靠、開放共享、實時聯動的城市交通治理生態(tài)系統(tǒng),為解決城市交通資源配置和使用問題提供方案和路徑。
“城市數據大腦”都有哪些功能?
“它能夠全天候實時監(jiān)測交通流量、擁堵指數、延誤指數、主干道車速、快速路車速等城市交通生命體征指標。同時,融合高德地圖和交通部門等數據資源,用流量、速度、失衡率等指標自動比對、監(jiān)測路況、發(fā)現堵情,及時干預處置。”杭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孔萬鋒介紹說。
實際測試結果也表明,“城市數據大腦”能夠對信號燈相關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提供更為優(yōu)化的信號燈配時方案。目前,在杭州市區(qū)試點區(qū)域,優(yōu)化地面路口信號燈24處,優(yōu)化預設配時方案191套,每個路口配時方案由4套增加到8套;在蕭山區(qū)試點區(qū)域,優(yōu)化路口信號燈104處,實現每15分鐘對配時方案進行1次智能調整。
“依托球機視頻檢測技術,自動對交通事故、交通擁堵、違法停車、行人和非機動車違法行為等四大類12項交通事件進行全天候電子巡檢,實現機器換人?!?SPAN lang=EN-US>
孔萬鋒介紹說,現階段,杭州的“城市數據大腦”覆蓋主城區(qū)莫干山路區(qū)域等路面主干道、蕭山城區(qū)等區(qū)域,能為杭州市逾900萬常住人口的快速出行提供實時分析和智能調配。
杭州市區(qū)試點的高架道路出行時間平均節(jié)省4.6分鐘;杭州蕭山區(qū)5平方公里試點范圍內平均通行速度提升超過15%,平均節(jié)省出行時間3分鐘,120、119、110等特種車通行速度最高提升超過50%、救援時間減少7分鐘以上。
杭州市公安局指揮中心主任祁建平表示,除公安、消防、醫(yī)療各部門的報警信息外,“城市數據大腦”還能通過視頻識別等智能技術主動發(fā)現路面事故,觸發(fā)相關指揮中心報警,立即調配資源以最快的速度前往現場,及時妥善處理事故。(記者 方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