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董所著《陌生的老路》連載五十八
2022年 7月 26 日 第 366 — 370 頁
專家預測,石油產量按上限估計,中國石油供求的缺口不久將達到在1億噸以上,而且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會越來越大。從克拉地峽運河本身看,項目對中國石油安全有好處。如果變?yōu)楝F實,中國可能選擇參股的方式進入這一新戰(zhàn)略通道建設。但由于克拉運河的投資數額巨大,加上一些不確定因素,對于項目何時會進入實際操作層面,難以預測。從運輸成本考慮,大型油輪明顯經濟優(yōu)勢,決定了石油遠距離運輸利用海運的必然性。但該工程巨大的投資額,以及對東南亞地區(qū)的政治、經濟關系可能產生的影響,使得各方一直舉棋不定。
只要打開地圖,就可以看你到,克拉地峽是泰國南部的一段狹長地帶,北連中南半島,南接馬來半島,最窄處只有50多公里,最寬處大約190公里,東臨泰國灣(暹羅灣),再向東是南海、太平洋;西瀕安達曼海,向西進入印度洋;南端與馬來西亞接壤。
克拉地峽兩側的海域,分屬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勢不高,開鑿運河不需要像巴拿馬運河那樣調劑水位,相對成本和運營成本都較低。要開鑿的運河寬400米,水深25米,長102公里,雙向航道。這條運河修成后,船只不必穿過馬六甲海峽,繞道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可直接從印度洋的安達曼海進入太平洋的泰國灣。
按泰國《民族報》的說法,克拉運河計劃近乎古董,早在17世紀,暹羅王就提過在克拉地峽開鑿運河。曼谷王朝五世王時,國際海運業(yè)已有相當規(guī)模,開鑿克拉運河,太平洋與印度洋間海運航道便捷的構想應運而生。但那時國際間協力興辦巨型工程不時尚,單靠泰國實力絕難勝任。接踵而來的是一戰(zhàn)、二戰(zhàn)、冷戰(zhàn)和印支戰(zhàn)爭,更使泰國難顧及此事。上世紀80年代后,該計劃在泰國又掀起了熱潮。
泰國地處于中南半島中心,是通往湄公河區(qū)域和南亞的門戶。按泰、日兩國有關機構的預案,400公里的狹長地段設計了10個河道方案。一些方案雖河道短,但要穿過普吉山或鑾山,施工難度大,傾向于從狹長地段的南部開鑿,穿越宋卡、沙敦兩個府,沿線的居民點不多。至于工期和經費,初步測算需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如果用非常規(guī)施工,如動用核能技術,則用7年時間,投入360億美元。
有兩個較突出方案,北線在拉廊和春蓬的地峽處,西側是緬甸;南線在宋卡和沙敦間,南面是馬來西亞。從經濟效益考慮,由于國際航道由南海進入印度洋后須繞過斯里蘭卡,因此最節(jié)省國際航道路途的是南線(省660公里左右),北線對目的地為緬甸、恒河三角洲地區(qū)的航線具有明顯節(jié)省優(yōu)勢,對繞過斯里蘭卡的國際主要航線節(jié)省優(yōu)勢沒南線明顯(少節(jié)省幾十公里)。從開挖成本考慮,南線地勢最平坦,成本最低,如果路線從宋卡然后穿越馬來西亞到加央和玻璃市,地勢更平坦,成本會更少(北線穿越的山脈除一處海拔100米外,其余都兩三百米,開鑿成本高)。從中國方面考慮,南線處于馬來半島中央,離馬國和馬六甲太近,無優(yōu)勢,北線雖經濟效益沒南線大,但由于隔壁是緬甸,并且離中南半島陸地不遠,更具有分攤馬六甲海峽的意義。
泰國政府曾經組織專家組對方案進行過全方位論證,最后確立可在泰南狹長地帶的至少4個地點開鑿運河,運河長度不一,各有利弊。位于普吉島以北的克拉地峽是4個地點之一,其他3個都位于普吉島以南。克拉地峽并不是開鑿運河的最優(yōu)地點。雖然只有50公里,但群山綿延,破山難度大,牽扯民眾搬遷人數過多。專家組當時給出的最優(yōu)方案是在普吉島以南薩庭帕縣開鑿長100公里、400米寬、25米深的運河,雙向通航。工期大約7至10年,耗資300億至400億美元。這條運河當時被稱為“泰國運河”。對東亞國家來說,“泰國運河”一旦建成,可使大多數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間穿行的船只減少航運成本,相比馬六甲海峽,船只可少走1200至1400公里航程,節(jié)約1至3天航運時間;相比巽他海峽,船只可節(jié)約2500至3000公里或4至5天航程。相比高昂的運營成本,運河“過河費”微不足道。
克拉運河項目遲遲沒啟動,原因固然很多,但泰國官方下不了決心,應該是重要原因。上世紀70年代,克拉運河構想再次被提出,由于泰國南部是少數以伊斯蘭人口為主的地區(qū),當地穆斯林居民長期進行脫離泰國的分離主義活動,泰國中央政府擔心南部開鑿運河后,會把當地與泰國腹地分割,加劇政局不穩(wěn),因此運河計劃被多屆政府擱置。2004年初,泰國南部也拉、北大年、那拉提瓦三個穆斯林聚居區(qū)生亂,武裝匪徒劫掠了南部的軍火庫,此后恐怖襲擊事件不斷,在南部開鑿運河的方案受到朝野不少人反對,反對者認為,運河一旦開鑿,將在地域上進一步給南部分離主義勢力以便利,不利于泰王國的版圖統一。
泰國政府手中可控預算長期捉襟見肘,就連時常導致列車出軌、關乎民生和安全的老舊窄軌鐵路系統都無錢修繕,一條連通兩大洋的運河工程,在泰國國會中的不少議員看來,就像一部天方夜譚。
他信?西那瓦是第四代泰國華裔客家人,曾祖邱順盛是廣東豐順縣移民,清光緒年間從汕頭上船南渡,在泰國東部尖竹汶府落腳。1949年,他信生于清邁,1973年赴美國攻讀,先后獲得刑事司法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1982年創(chuàng)辦西那瓦電腦服務與投資公司。1990年公司上市,基本壟斷了泰國的電視衛(wèi)星天線和移動電話業(yè)務。上世紀90年代中期,擁有4家上市公司超過50%的股份。成為泰國首富,是《財富》雜志評出的世界500位大亨中唯一的泰國人。
2001年2月,他信當選為泰國第23任總理,成為泰國第一位任期滿四年的總理,也是第一位通過選舉連任的總理。2006年9月,泰國軍方發(fā)動政變,他信被迫流亡海外。在總理任期內,他信將泰國帶出亞洲金融危機,鐵腕禁毒(泰國毒品產量曾居世界第二),對泰國南部的穆斯林武裝分離運動進行嚴厲的軍事鎮(zhèn)壓。
他信擔任總理期間,明確表態(tài),政府沒有開發(fā)克拉運河的計劃,不僅沒有施工經費,甚至沒有研究經費,如果民間或國際機構調研論證,政府歡迎。但是:第一,政府沒有這筆經費預算,只可提供在泰境內為調研所需的旅費和宿費;第二,這種調研應是無條件的,不可以干涉泰國內政。同時,政府不承諾調研論證后就一定開挖。
泰國克拉運河修建計劃被擱置,主要障礙在于開鑿長度超過100公里,需興建橋梁等基建設施,連結開鑿運河后被分割的泰國南部地區(qū),工程費用龐大。2015年初步預計,10年建設費用為280億美元,如采取非常規(guī)開挖方式,把時間縮短為7年,則需360億美元。因為運河建設開支龐大,泰國經濟難以獨力承擔。泰國目前有不少交通基建項目同樣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包括泰國的公路建設、鐵路的現代化和計劃中的泰國高鐵,一旦開展克拉運河的建設,勢必排擠其他基建項目。
泰國國民對于運河的建設態(tài)度明顯分歧。2008年8月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有百分之28的泰國人支持興建運河,有百分之33的國民對開鑿運河表示憂慮。支持建設運河的國民,大部分都認為運河能夠提高泰國在國際物流的地位,使泰國成為交通樞紐,帶動多個行業(yè)發(fā)展,從而增加泰國的就業(yè)機會。至于表達憂慮的國民,雖然認同運河能帶來經濟效益,但同時擔心會使主要是伊斯蘭教徒聚居的南部帶來不穩(wěn)定,克拉運河的位置是位于泰國南部與馬來半島接壤的區(qū)域,但該區(qū)域主要是占泰國人口少數的伊斯蘭居民聚居,由于當地伊斯蘭居民長期不滿于泰國中央政府的統治,一直爭取獨立,所以泰國南部是泰國分離主義最活躍的地區(qū)。泰國政府和人民普遍擔心,一旦運河建成后,泰國南部會一分二,加劇南部局勢的不穩(wěn)。
泰國國內政治不穩(wěn)定不利于推動大型基建發(fā)展。泰國政府少有政黨能在大選中連任,加上軍方對政治的介入,國家的重要發(fā)展政策缺乏延續(xù)性,對于要長年規(guī)劃和建設的大型項目帶來不明朗影響。不少國民認為“巨型工程”只是執(zhí)政黨為吸引選票而提出的一個空泛計劃。泰國的貪污問題,也使這類涉及大量政府資金的項目,難以獲得人民信任。泰國國內的政治斗爭,令跨政府任期的項目不能保證得到延續(xù)。建設費用巨大,令政府需要減少其他公共開支,以及環(huán)境影響。此外,有不少國民擔心政府官員會借著投入龐大資金的運河項目貪污,從中取利。
泰國社會注重對傳統生活方式的尊重,因此對克拉運河發(fā)展計劃甚為保留。運河長度達100公里,勢必對運河沿線的森林、地貌和農業(yè)帶來影響。運河兩端的出??诘暮Q笊鷳B(tài),也會因船只航運的大量增加,而對當地的漁業(yè)帶來影響。運河附近的多個風景區(qū),如斯米蘭群島、素林群島、安通群島、蘇梅島、魚島等,都要面對運河工程的環(huán)境變化。
關于克拉運河項目,外界關注的焦點是中方是否愿意參與?2004年,中國青年報的一則報道援引專家觀點稱,中國要確保石油運輸安全,必須尋找一條比馬六甲海峽更便捷、更便宜、更安全的石油運輸線路,而克拉地峽正是一個重要選擇。這則報道提及,按照初步測算,開鑿克拉地峽運河需耗時10年,耗資280億美元。
如果中國參加克拉運河開發(fā),將以參股形式參與,無疑將加強中國與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的經貿聯系,重要的是運輸線路的多元化加強了中國能源運輸的安全機制。運河建設還將減少美國控制馬六甲海峽造成對中國扼制的危險,減少東盟部分國家與中國關系微妙及對中國產生的壓力。日本、韓國的能源運輸安全也同樣得到保障,同時運河建設保證了日本一直謀求的對東南亞地區(qū)的影響。對于新加坡,運河建設將減少其收入。而對泰國,會創(chuàng)造大量就業(yè)機會,運河建成后將大大增加泰國的經濟收入。由于運河建成影響國際戰(zhàn)略格局的平衡,因此,運河建設也將成為較敏感的國際問題。
克拉運河計劃遇到的困局,首先是耗資大。2000年初,泰國政府授權一家香港公司對克拉地峽運河計劃進行可行性研究。該公司預計工程費用達250億美元,單憑泰國自身力量難以承擔。再就是,中國是運河的較大受惠國,泰國希望中國參加建設,中國對這項工程猶豫不決,重要原因是考慮到克拉運河計劃實施后對新加坡利益影響太大。一位石油專家表示,中國與泰國、日本等合作修建完成克拉地峽運河工程,這在技術上、財政上并無多大困難,一旦實現也可減少受制于人的風險,經濟上對中國、泰國都有好處,但必將對新加坡的航運業(yè)大大不利。
新加坡人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了,甚至比中國那些好心人看的還要明白。新加坡的發(fā)達,在一定程度上搶了上海的飯碗。亞洲過去的物流、金融、貿易的中心是上海。上海解放前就是整個亞洲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后來船越造越大,上海的大陸架地形導致大船進不了港,加之計劃經濟導致上海失去自由貿易港的身份,讓新加坡揀了個大便宜。新加坡的發(fā)展幾乎就是與上海港的衰敗相拌的。
事實很清楚,如果泰國克拉運河建成并開通,新加坡就無足輕重了,必將導致新加坡這個國家的整體性衰退,因此新加坡早就布局解決這個問題。布局之一是通過南洋理工大學向中國官員灌輸一些意識。
南洋理工大學是新加坡公立研究型大學,任務是通過不同的學科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力和企業(yè)的領袖。它的“市長班”作為知名品牌走過20多個年頭,僅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就為中國培訓了超過一萬兩千名干部。中國內地有31個省市自治區(qū)、282個地級市和2861個縣,平均每個縣4.2名,市42.6名,省市自治區(qū)有387.1名在南大培訓過的官員。在這里受過培訓的中國官員回國后很多擔任各級政府的重要職務。
過去,人們以為中國官員赴新加坡學習,既了解新加坡,也能讓新加坡了解中國官員的群體思考,提升新加坡政界的“知華派”,制定合理的對華政策。結果適得其反。倒是新加坡在上萬名中國外派學習的干部中培養(yǎng)了大批“知新派”。大批“知新派”回國后,容易站在新加坡的角度上考慮問題,成為新加坡在中國的“院外”勢力。麻煩的是,這些被“洗腦”的干部許多在重要崗位上,認為新加坡在幫助中國發(fā)展,行動上不自覺地配合新加坡。例如他們反對在上海建設深水港、自貿區(qū),反對開挖克拉運河,以至這么好的項目被延滯十年。
有時候想想新加坡,怪可憐的,在大國博弈中,彈丸小國什么勁兒也吃不上,只能為生存而絞盡腦汁地出些損招。如果新加坡只是說說,問題沒那么嚴重。可新加坡不只停留嘴上。新疆石油經過幾十年開采幾盡枯竭,大量煉油設備閑置,為了充分地利用西部煉油設備,中國計劃修建從一條瓜達爾港到新疆喀什的鐵路,如果這條鐵路完工,石油不必再繞道馬六甲海峽,可以節(jié)約80%的路程。新加坡無力阻止中國內部的事,居然另辟蹊徑,和中國競爭瓜達爾港的經營權,在以高得離譜的價格中標后,竟然讓這個地理位置絕佳的港口閑置了十年!巴基斯坦從新加坡手里收回瓜達爾港,交給中國經營。新加坡轉而去印度挑撥,說中國經營瓜達爾港是為了建軍港,希望印度阻止瓜達爾港建設。
2007年,新加坡居然要與中國合作開發(fā)天津濱海新區(qū)和唐山曹妃甸。新加坡放出話,濱海新區(qū)離天津市50公里,新加坡愿意投資;新加坡也對曹妃甸表現出莫大興趣。曹妃甸區(qū)可謂無中生有。外人現在看到的港口,原先是孤島。唐山市從2003年建設,用吹沙填海方式造出約50平方公里土地。短短幾年,25萬噸級礦石碼頭建成啟用,從北京搬遷到曹妃甸的首鋼第一爐鋼出爐。唐山市委書記趙勇說,為了讓唐山市領導干部有國際眼光、戰(zhàn)略思維,“未來三年,唐山市將派遣1000名各級唐山干部到新加坡受訓。”中國政府官員的“國際眼光”和“戰(zhàn)略思維”居然要新加坡的學校培訓,真是咄咄怪事。
吳董所著《陌生的老路》連載五十八
2022年 7月 26 日 第 366 — 370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