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五十七 2024年 1月 30 日 第 221 —226 頁 第3章(續(xù)) 12名正式代表與1名列席者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者13人,包括正式代表12人,列席者1人。在那個時代,這個班底的文化程度不算低,曾經留學日本的4人(李漢俊、李達、周佛海、董必武),出自名牌大學的4人(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陳潭秋),畢業(yè)于師范學校的3人(毛澤東、王盡美、包惠僧),秀才1人(何叔衡),中學生1人(鄧恩銘)。而且,除了毛澤東等人以外,有一半以上的人熟練地掌握一至兩門外語。 1、李漢俊:是否第一個提出建黨 為了安全起見,李漢俊提議:“還是到我家去開會吧!”李公館離博文女校只有二百多米,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李達的支持。7月23日晚,穿長衫的,穿對襟綢白上衣的,穿西式襯衫打著領帶的,留八字胡的,絡腮胡子的,教授派頭的,學生模樣的,陸陸續(xù)續(xù)走進李公館的后門,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隨后就開幕了。 在討論中,李漢俊和陳獨秀、張國濤發(fā)生了爭論。沒有檔案記錄,都是當事人后來的回憶,而李漢俊犧牲的早,關于他們的爭執(zhí),幾乎成為難解的歷史之迷。據(jù)陳譚秋回憶,當時李漢俊認為“中國無產階級太幼稚,不懂馬克思主義,須要長期的宣傳教育工作”,因此主張首先把知識分子組織好,公開建立廣泛的和平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術團體式的政黨,等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知識分子中有了普遍的影響,然后由這些知識分子去組織工人、教育工人。 另一種說法是,一大上為知識分子問題發(fā)生激烈爭論,焦點是“官吏和技術工作者能否成為黨員”。根據(jù)陳獨秀的思路,“共產黨是工人的政黨,不能沒有工人,工會是共產黨的基本組織,也不能沒有”,所以中共首先“應在工人中宣傳共產主義,并吸收一些先進工人做黨員”。最后是強調純潔性的一派占了上風,會議通過的黨綱規(guī)定,中共只“組織工人、農民及士兵”,而且要“完全與黃色知識階級及其他類似黨派斷絕一切關系”。這與李漢俊的觀點正相反。 建黨初期,爭論很正常。因為那時大家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都很膚淺,成立黨組織的理論基礎薄弱,很多人投身革命后才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包惠僧說,多數(shù)同志先當了共產黨員才學習馬克思主義。李達回憶說,當時黨內的人多注重實行,不注重研究,并有“要求馬克思那樣的實行家,不要馬克思那樣的理論家”的警句。 新中國成立后,薛文淑看到有些回憶文章說,一大是在樓上開的,也有說是在樓下開的。雖然一大開會時她既沒看見,又不知道,但她肯定開會用過的長桌一直是放在樓下的。因為樓梯狹窄,長桌不可能搬到樓上,而且樓上也沒有容納這張桌子的地方。 會議的前期很順利,可是代表們計劃7月30日晚舉行第六次會議,原定議程由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對會議討論的各項問題發(fā)表意見,然后通過黨的綱領和決意。馬林來了,尼科爾斯基也來了。周佛海忽然腹瀉,獨自一人在博文女校里休息。 8點多,代表們剛在餐桌四周坐定,從虛掩的后門忽然進來一人,是個穿灰布長衫的中年男子,代表們問他找誰,他用懷疑的目光打量了一下會場,然后說:對不起,我找錯地方了。說完就匆忙離去。這個男子正是時任上海法租界巡捕房政治探子的程子卿。 作為闖入中共一大的密探,有必要介紹幾句程子卿,他生于1885年,江蘇鎮(zhèn)江人,讀過私塾,后在米店當學徒。1900年前后從鎮(zhèn)江到上海謀生,在十六鋪碼頭做搬運工,在那里結識上海幫會頭子黃金榮,結拜為幫,人稱“黃老大”(黃金榮)、“丁老二”(丁順華)、“程老三”(程子卿)。1905年,經黃金榮介紹,程子卿進入法國巡捕房當巡捕,后來升為刑事科的政治組探長。 按說程子卿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但闖入中共一大的事使他在歷史上出了名。當事人在各自回憶錄中這樣回憶那個陌生人:包惠僧回憶他“穿灰色竹布長褂”;李達說是“不速之客”;張國燾說是“陌生人”;陳公博說是“面目可疑的人”;劉仁靜說“突然有一個人”;陳潭秋說是“一個獐頭鼠目的穿長衫的人”。 程子卿走后,馬林用英語詢問李漢俊剛才是怎么回事,李漢俊當即用英語簡要答復。馬林用手掌猛擊餐桌,當機立斷:“一定是包打聽!我建立會議立即停止,大家迅速離開!” 代表們一聽,馬上站起來,分別從前門走出李公館,唯有李漢俊和陳公博沒有走。李漢俊帶著陳公博上了樓,坐在他的書房里。 陳公博為什么沒離開?倒也不是刻意安排,而是逞能,跟張國燾斗氣兒。他后來在《寒風集》中自云:“我本來性格是硬繃繃的,平日心惡國燾不顧同志危險,專與漢俊為難,現(xiàn)在有了警報又張皇地逃避。心中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各人都走,我偏不走,正好陪著漢俊談話,看到底漢俊的為人如何,為什么國燾對他有這樣的惡感?!?span lang="EN-US"> 十多分鐘后,法租界巡捕房派出的警車在門口停下,沖出十多人包圍李漢俊的住宅。3名法國警官帶著4個中國密探進入室內,搜查后未發(fā)現(xiàn)政治活動證據(jù),得知此處是李漢俊的哥哥、曾任北洋政府陸軍總長李書城將軍的公館,最后化險為夷。 1944年,陳公博在寫的回憶文章《我與中國共產黨》中,補充了一個搜查中的情節(jié):他們什么都看過,唯有擺在抽屜里的一張共產黨組織大綱草案,卻始終沒有注意,或者他們注意在軍械罷,或者他們注意在隱秘地方而不注意公開地方罷,或者因為那張大綱寫在一張薄紙上而又改得一塌糊涂,故認為是一張無關緊要的碎紙罷,連看也不看。密探們仔仔細細搜查李公館,陳公博在一旁不停地抽煙。他竟把整整一聽“長城牌”48支煙卷全部吸光! 密探們?yōu)槭裁磿蝗魂J入一大會場呢?是馬林引起了注意。馬林1921年4月在奧地利維也納被捕,獲釋后動身來華,途經科倫坡、巴東、新加坡、香港時都受到嚴格檢查。到上海后,密探更是把馬林的行蹤查得清楚,記錄在案。7月23日當晚,馬林來李公館時就引起密探的注意。首先進入李公館偵查的便是程子卿。 1949年,程子卿給宋慶齡寫信求救。宋慶齡接信后,將程子卿在上海幫助她營救革命人士的事向毛澤東做了闡述。根據(jù)當時處理反革命分子的原則,對程子卿寬大處理,不僅未予逮捕,而且經宋慶齡等“疏通”而獲釋。1956年,他病逝于上海建國中路家中。 法國巡捕搜查會所時,薛文淑并不在家,當她回到李公館時,剛進門就發(fā)現(xiàn)天井里有些燒剩下的紙灰。廚師老廖告訴她說,有法國巡捕來搜查過二先生(指李漢?。┑姆块g,但是并沒有抓人。 后來薛文淑寫文章說:“這時漢俊不在家,我上樓到他房間看了一下,除了書架上的書比較凌亂意外,沒有別的跡象。其他房間據(jù)老廖說巡捕連進都沒有進過?!币驗?,家中并沒有損失什么東西,再加上李書城要薛文淑少管漢俊的事,所以李漢俊回來后,薛文淑也沒有問他怎么回事,李漢俊自己也沒提。后來薛文淑回想起來,才知道那時家中剛開過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五十七 2024年 1月 30 日 第 221 —226 頁 12名正式代表與1名列席者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者13人,包括正式代表12人,列席者1人。在那個時代,這個班底的文化程度不算低,曾經留學日本的4人(李漢俊、李達、周佛海、董必武),出自名牌大學的4人(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陳潭秋),畢業(yè)于師范學校的3人(毛澤東、王盡美、包惠僧),秀才1人(何叔衡),中學生1人(鄧恩銘)。而且,除了毛澤東等人以外,有一半以上的人熟練地掌握一至兩門外語。 1、李漢俊:是否第一個提出建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