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六十 2024年 2月 8 日 第 238 —242 頁 第3章 12名正式代表與1名列席者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者13人,包括正式代表12人,列席者1人。在那個時代,這個班底的文化程度不算低,曾經留學日本的4人(李漢俊、李達、周佛海、董必武),出自名牌大學的4人(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陳潭秋),畢業(yè)于師范學校的3人(毛澤東、王盡美、包惠僧),秀才1人(何叔衡),中學生1人(鄧恩銘)。而且,除了毛澤東等人以外,有一半以上的人熟練地掌握一至兩門外語。 1、李漢?。菏欠竦谝粋€提出建黨 1959年3月,郭竹林記錄整理了王會悟的敘述:一大在上海開了兩天,因為有情況被迫休會,兩天后才決定到嘉興南湖船開。決定后,李達同志叫我當晚去上海北站了解到嘉興車的班次,第二天早上共有代表10余人分兩批去嘉興。到嘉興時已8點多鐘,先到城內張家弄鴛湖旅館落腳,開了兩個房間休息,洗臉吃早飯,叫旅館賬房給雇船。當時準備雇條大的,但他們說,要雇大的需提前一天預訂,現(xiàn)在大的已沒有了,只有中號船了。便雇了一條中號船,船費4元5角,中午飯一桌酒菜3元,連小費共花8支洋,當時把錢付清,并對旅館賬房說,給留兩個好的房間,如好玩,我們晚上回來住宿。9點多鐘離開旅館去南湖。到南湖,部分代表如毛主席、董必武、何叔衡、陳潭秋等同志由我陪同,先到煙雨樓玩了一回,也沒有坐下吃茶,主要目的是為了觀察下船??磕睦锉容^合適。代表們到船上開會時已快11點鐘了,約開了一個鐘頭,即在船上吃午飯,酒菜是由船上備的。吃飯時在八仙桌上又放了一個圓的臺面,十幾個人吃飯也不擁擠,代表們吃飯時,我沒有一道吃,當時我也還不想吃,一個人坐在船頭上。船的式樣大小,據(jù)我記憶不到14公尺,中間有一個大艙,大艙后面有一個小房間,內放一只鋪,有漂亮的席枕。房間后面船艄住船老大夫婦,中艙和船頭中間有一個小艙,可睡一個人(有欄檻和中艙隔開),船的右邊有一個夾道,左邊沒有夾道,中艙內靠后邊放有幾枕俱全的煙榻一只,上邊掛有四扇玻璃掛屏,兩邊玻璃窗上掛綠色窗簾,放大八仙桌一張,還有凳子,圓的、方的,還是椅子記不清楚了,家具顏色是廣東漆的(她指床下一只淡紫光漆的方凳說,大概是這種顏色)。開會那天游客并不多,據(jù)記憶開會時,停放湖中的船連我們的一條一共5條船。內中一條,據(jù)船大娘說是城內某商戶為兒子辦滿月酒雇的,另一條是鄉(xiāng)下土財攜眷進城游玩的,到下午3點鐘以后,小游艇逐漸增多,有些小游艇油漆得很漂亮,據(jù)說是城內士紳自備的。5點鐘左右,湖中游船已有5條了,并有1條小汽艇(是城內葛姓士紳私有的),當時看到疑為政府巡邏,曾引起警惕,臨時休會,后來知道是私艇才放心。到這時候,到處留聲機唱京戲,湖中已熱鬧非常,到6點多鐘,我們就離開南湖準備回上海了。在南湖開會的這一天是不是7月1日記不清了,這天是陰天,不大有太陽。 王會梧為中共一大做出了貢獻,見證了中國“日出東方”。建國后,她在法制委員會工作,一直住在北京一所普通居民樓里,1993年逝世,享年95歲。有必要說說,王會梧一直沒有從組織上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的黨外布爾什維克。 黨成立后,決定培養(yǎng)一批婦女干部。經費緊張,李達讓王會梧找上海女界聯(lián)合會會長黃宗漢,以聯(lián)合會名義籌建。李達發(fā)現(xiàn)住處后有個院子急于出租,拿出稿費50元交租金。1922年2月,中共創(chuàng)辦的第一所女子學校,即平民女校誕生,負責人是李達。 平民女校的規(guī)模不大,僅是二層樓房,教室、工場、工作間、宿舍都在里邊,樓上兩間是教室,有一塊黑板、幾張破舊課桌。學校分高級、初級兩個班,有學生30人,丁玲當時在高級班。學校開設工作部,設縫紉、織襪、編織3個組,李達為高級班學生講代數(shù)課。雖然這所學校只存在了一年,但在婦女運動史上留下了一頁。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二大在上海召開,毛澤東忘了開會地點,沒有參加。陳獨秀、李達、張國燾、蔡和森等12名代表出席。會上,李達頂撞張國燾,在選舉中央執(zhí)行委員時,李達落選,會后張國燾說:“打倒你,我起來?!泵鎸垏鵂c刁難,李達決定“還是專心去研究理論為好。”于是離開中央領導層,不久脫黨。 李達退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黨史界長期沒有準確說法,普遍認為他在工作中與陳獨秀、張國燾產生了矛盾,無法忍耐才脫黨。關于脫黨時間,說法不一。他1949年重新入黨時的自傳上說是1924年9月脫黨,但1956年3月寫的另一份自傳又說是1924年初,1928年7月,他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國所需要的革命》里說是1923年秋退黨。從各種資料來看,權威的說法是1927年9月3日漢口《國民日報》刊登《湖南李達號鶴鳴啟事》:“鄙人脫離共產黨已有四年。特此登報聲明,以免誤會”。李達默認了這則啟事,說明自1923年秋他便脫離了自己參加與創(chuàng)建的中共。 李達和毛澤東都是農家子弟,青少年有過相似經歷。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和李達的父親李光亮都精明能干,成為殷實人家。但毛澤東對父親多有反叛而敬重母親,李達則敬重父親而很少提到早逝的母親。毛母逝世,毛澤東留下感人的祭母文和靈聯(lián);李父八十華誕,李達代父撰制了行事做人、感懷世事的八幅“自敘”壽屏。 毛澤東李達都進過私塾讀孔夫子,都上過新式學堂,都接受過師范教育。但學歷不一樣,毛澤東是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出身,李達不僅是京師優(yōu)級師范出身,而且兩度東渡,是日本名校第一高等學校(今東京大學前身)探礦專業(yè)出身。 李達接受馬克思主義不僅比毛澤東早,而且比毛澤東全面。1922年末,李達應毛澤東之邀,舉家回長沙,擔任何叔衡、毛澤東創(chuàng)辦的湖南自修大學校長職務,與毛澤東一家一起住在長沙清水塘。李達主持校政、教學工作,還編寫教材并為學生上課。 《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六十 2024年 2月 20 日 第 238 — 242頁 12名正式代表與1名列席者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舉行,出席者13人,包括正式代表12人,列席者1人。在那個時代,這個班底的文化程度不算低,曾經留學日本的4人(李漢俊、李達、周佛海、董必武),出自名牌大學的4人(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陳潭秋),畢業(yè)于師范學校的3人(毛澤東、王盡美、包惠僧),秀才1人(何叔衡),中學生1人(鄧恩銘)。而且,除了毛澤東等人以外,有一半以上的人熟練地掌握一至兩門外語。 1、李漢?。菏欠竦谝粋€提出建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