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七十六 2024年 6月17日 第 315—320 頁 第5章 九一八事變后,汪精衛(wèi)任行政院長,陳公博任行政院實業(yè)部長,但認為行政院無權過問軍事、財政、外交等,是空架子。特別令他氣憤的是,賣國條約《塘沽協(xié)定》、《何梅協(xié)定》的簽訂,蔣介石是主謀,汪精衛(wèi)卻由于主持簽訂而成為眾矢之的。 1936年2月,汪精衛(wèi)辭去行政院長,出國就醫(yī),陳公博也辭職,留在南京,靜觀形勢變化。12月發(fā)生西安事變,蔣介石被囚禁,陳公博活躍起來,主張出兵討伐西安,置蔣介石于死地,迎汪精衛(wèi)回國。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中國即將進入抗日戰(zhàn)爭時期。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fā)。12月,陳公博以訪問歐洲各國,爭取意大利對中日戰(zhàn)爭采取中立態(tài)度。當他在歐洲開展外交活動時,1938年1月,日本近衛(wèi)首相發(fā)表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聲明,蔣介石對日本的條件心存顧慮,沒有接受。而汪精衛(wèi)、周佛海等人組成的“低調俱樂部”卻秘密與日本政府談判。 11月,汪精衛(wèi)告訴陳公博:準備直接與日本議和,陳公博大吃一驚。后汪精衛(wèi)再次告訴陳公博:中國不能再戰(zhàn),“假使敵人再攻重慶,我們便要亡國?!贝藭r,汪精衛(wèi)的代表已與日方代表在上海簽署了一系列協(xié)議,降日已成定局。陳公博考慮再三,決定離開重慶。 1940年3月,陳公博到南京,任偽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偽立法院長及偽軍事委員會政治訓練部部長等職。3月30日,汪偽政權“還都”南京,他以偽立法院長身份發(fā)表廣播講話,說他們“是要救回四分五裂的國家的,是要救回水深火熱的人民的”,跟著他們,“不但可以建設新的近代的中華民國,中日也可以永久和平”。 大漢奸與小漢奸不一樣??箲?zhàn)中出現(xiàn)了大批小漢奸,拎駁殼槍,梳著中分發(fā)式,敞懷露肚,走街串巷,敲詐勒索;大漢奸則從政治上考慮問題。1941年春,陳公博在南京給13歲兒子寫了封信,袒露了大漢奸心理。信中說:“勝敗是兵家常事,誰能保必勝的,不過蔣先生簡直沒有打算,好象拿中華民國和四萬萬人民去作孤注的,我個人為著國家,雖然心里十二萬分的不高興,也只好悶在心里。自從近衛(wèi)聲明,我們知道日本不是要亡中國,所以汪先生才和我贊成和平,但日本是不是有誠意呢,靠得住呢?這不獨一般人要問,你小孩子也要問,我自己也要問。但我可以告訴你,一個國家是與個人不同,個人還要感情,國家是沒有感情的,日本最初何嘗不想亡中國,但她到底亡不了中國,這個原因也很簡單,第一日本沒有這許多兵力來統(tǒng)御中國,第二日本在海上還有英美的敵人,在陸上還有蘇俄的敵人,她把全力消耗于中國,她終是不了,第三還有最大原因,民族主義和愛國思想普遍及于全國人民,我們雖然打敗,但沒有一個人肯做她的奴隸,因此打了兩年多,她知道不但不能亡中國,而且一旦她和英美俄開戰(zhàn),還要中國幫忙,因此才幡然贊成和平,而要和中國作朋友,我們既然知道日本不得不誠意,因此才有了把握,趕快設法了此戰(zhàn)局?!?/span> 陳公博參與策劃了汪偽政府的每項重大決策,成為汪偽政府的二號人物。1940年10月,偽上海特別市市長被刺殺,陳公博兼任偽上海特別市市長,同時兼任各種高級職務,如“清鄉(xiāng)”委員會副委員長等。1944年3月,汪精衛(wèi)因病赴日治療,由陳公博代行偽國民政府主席。11月,汪精衛(wèi)在日本一命嗚呼。陳公博繼承汪精衛(wèi)身前之職,任偽國民政府代主席。1945年1月,陳公博“重整黨務”。因為汪偽國民黨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黨部形同虛設,很少有人專人負責。8月,正當陳公博要召開會議時,日本無條件投降了。8月16日,陳公博主持召開偽中央政治委員會最后一次緊急會議,通過偽國民政府解散宣言,而后亡命日本,不久被押解回國。 1946年3月,陳公博被押至江蘇高等法院受審,盡管他百般狡辯,4月12日江蘇高法宣判:陳公博通謀敵國,處死刑。剝奪公權終身。全部財產,除酌留家屬必需之生活費外,沒收。隨即被移往蘇州獅子口江蘇第三監(jiān)獄,等待執(zhí)行死刑。 陳公博的妻子李勵莊受過大學教育,1924年與高師女生鐘婉如、陳逸云等成立廣東女權運動大同盟,向警予當選為大同盟第一屆會長,李勵莊為副會長。李勵莊向法院提出《為陳公博聲請復判狀》,表示陳公博早在1940年南京政權成立之初,即通過軍統(tǒng)人員徐天深的秘密電臺與重慶保持聯(lián)系。李氏再三聲明丈夫在偽職期間,曾配合重慶方面報告日軍動態(tài)云云。李勵莊的聲請未被采納。 6月3日,大漢奸陳公博被處決。有一種說法是,執(zhí)行之前,他應典獄長之請,寫了一副對聯(lián):“大海有真能容之量,明月以不常滿為心?!皳?jù)金雄白《汪政權的開場與收場》記:當他這副對聯(lián)寫得只留最后三個字時,他發(fā)現(xiàn)身后有幾個法警立在那里,這情形不尋常,因為獄室中平時沒有法警會進入。陳公博明白是什么回事了,回頭問法警:“是不是來提我執(zhí)行了?”法警們呆呆立在那里。不回答就是證實。陳公博說:“那末,請勞駕再等幾分鐘,讓我先把這對聯(lián)寫完了吧?!彼^續(xù)寫了“滿為心”三個字,又加寫了上下款。 該聯(lián)語辭工而意遠,非陳公博的筆墨功力所能為。對聯(lián)的原作是林則徐的“大海有實能容之度,明月以常不滿為心?!敝笧槿艘t虛大度,做事要思量謹慎,大量容人小心處事,不自滿,知自身之不足。, 有一種說法是,陳公博臨刑前將一個茶壺送給汪精衛(wèi)的妻子陳璧君,說:“夫人,我先走一步,隨汪先生去了。牢中別無長物,這把茶壺送您,權作留下紀念吧。”陳璧君痛哭失聲。到法庭時,陳公博給家屬寫遺書,又給蔣介石寫了封信,寫到一半即綴筆。隨后陳公博被五花大綁,游街示眾。下午被執(zhí)行死刑,終年55歲。 按說,陳公博作為大漢奸,被處決了,也就沒什么好說的了。而他不一樣,他精力充沛,筆頭甚勤,從一大結束以至在美國留學期間,他寫了不少東西,作為官宦子弟,不知保密為何物,只要有需求,就肆意揮灑,以至于為后人不留了一些有關一大的珍貴資料。 一大結束后,陳公博回到廣州,剛剛落腳,就寫了一篇散文,名《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而且發(fā)表在1921年8月出版的《新青年》9卷3號上。由于涉及一大的事需要嚴格保密,他在寫作中不得不設障眼法,開頭寫道:“暑假期前我感了點暑,心里很想轉地療養(yǎng),去年我在上海結合了一個學社,也想趁這個時期結束我未完的手續(xù),而且去年我正在戎馬倥傯之時,沒有度蜜月的機會,正想在暑假期中補度蜜月。因這三層原因,我于是在7月14日起程赴滬。” 這么寫,一般讀者看不出寫的是一大。直到1961年,中國革命博物館的李俊臣翻閱作為文物的《新青年》,讀到《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時,想及1921年7月陳公博曾經(jīng)去上海出席一大?!叭ツ晡以谏虾=Y合了一個學社”,學社會不會指上海黨的早期組織?“結束我未完的手續(xù)”,會不會指赴滬參加一大?“我和兩個外國教授去訪一個朋友”,是不是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克爾斯基?被訪朋友文中說“李先生”是“很好研究學問的專家”,家中有“英文的馬克斯經(jīng)濟各書”?!袄钕壬笔遣皇侵咐顫h???文章表明,陳公博抵滬是7月21日。抵滬翌日,與兩位“外國教授”見面,即7月22日。如此這般,是否可推知一大召開日期在7月22日或稍后? 《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七十六 2024年 6月17日 第 315—320 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