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緣起-連載25 作 者:馮精志 吳曉平 第一章 第 15 節(jié) 109-115頁2025年2月 17 日 15、中國第一位馬克思主義者 1917年11月,李大釗受聘于北京大學。1918年1月接替章士釗任圖書部主任。章士釗是北大老圖書館館長,說:“守常充圖書館主任,而后為教授,還有一段可笑之回憶。蓋守常雖學問優(yōu)長,其時實至而聲不至。北大同僚皆擅有歐美大學之鍍金品質(zhì),獨守常無有。淺薄者流,致不免以樊噲視守常。” 10月,他主持北大圖書館從馬神廟校區(qū)到沙灘校區(qū)紅樓新址搬遷。搬遷中,為減少師生利用圖書不便,安排上午搬遷,下午及晚上舊館照常開放。為加強圖書借閱管理,他在1918年和1920年先后兩次主持圖書館借書規(guī)則的修訂。為為節(jié)約經(jīng)費,他發(fā)圖書主任告白:“本館擬將閱過之月報匯存?zhèn)淇?。本校各辦公室如有閱過之報,幸勿擲棄,每旬日或半月送交本館一次,至為感禱。”對于借閱圖書逾限多日不肯繳還者,他嚴令告誡,限期繳還,以重公益。 北大教授中,留學日本的不吃香,留學歐美的吃香。李大釗剛進北大,別人不把他當回事。1920年7月,北大評議會特別會議通過“圖書館添用助教,圖書館主任改為教授”。他以教授兼圖書館主任。直至1923年連續(xù)4年當選,他的威望是通過努力逐步獲得的。 從1917年到1922年底,李大釗在北大圖書館干了5年多。作為管理圖書館的教授,有些兼課而已,怎么會成為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了呢?是從對俄國十月革命的認識起步的。 馬克思主義何時傳入中國?1899年2月,上?!度f國公報》第121期《大同學》第一章首次提到馬克思名。目前所知是馬克思名首次傳入中國的記錄。梁啓超1902年《新民叢報》第18號發(fā)表《進化論革命者頡德之學說》,介紹英國進化論頡德,提到“麥喀士(即馬克思)之社會主義”。1904年撰寫《中國之社會主義》一文,稱馬克思的思想為德國最有勢力的思潮,為“近年世界之特產(chǎn)物”。 作為德國猶太人,卡爾?馬克思的名字盡管零零星星地在中國被有關書刊上提起過,但并不會引起李大釗的關注。他之所以關注到馬克思主義,緣于俄國爆發(fā)的十月革命。 地球上兩個疆域最遼闊國家,在同一個歐亞大陸板塊上。中國與俄國是鄰國,盡管兩國在歷史上疙疙瘩瘩的不甚友好,但辛亥革命后,列寧對近鄰中國的革命感奮,指出“中國不是早就被稱為長期停滯的國家的典型嗎?但是現(xiàn)在中國的政治生活沸騰起來了,社會運動和民主主義高潮正在洶涌澎湃地發(fā)展?!薄暗厍蛏纤姆种坏娜丝谝呀?jīng)從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運動和斗爭了?!?/span> 辛亥革命6年后,1917年俄國爆發(fā)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前半年的二月革命已推翻沙皇制度。但隨即掌權的臨時政府繼續(xù)尼古拉二世未盡之事,依舊投身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被布爾什維克抓住把柄,組織起工人赤衛(wèi)隊涌進冬宮,解散了合乎法律程序的臨時政府。 中國知識界向來崇敬老祖宗留下的老學問,對外國學問不太當回事,聽說俄國十月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奉行德國人卡爾?馬克思創(chuàng)建的學說。當初馬克思主義并不能給中國先進分子醒腦,中國的先知先覺者也無心了解這種主義究竟是乍回事,之所以對俄國感興趣,感奮的只是前后兩次革命的過程。 兩次革命是乍回事?1917年俄國人革了兩次命。頭一次二月革命推翻羅曼諾夫王朝;第二次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推翻代管政權的臨時政府。一前一后過程讓中國人回味無窮。中國也需兩次革命。辛亥革命推翻大清王朝,接續(xù)的局面是大清舊臣舊將掌權,國家局面沒有本質(zhì)改觀,需要再革一次命。所謂“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主義”,更大程度上是指這種兩次革命的模式。 辛亥革命沒有最終解決問題,勞苦人民仍當牛做馬,只有以勞工發(fā)動的革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勞工階層不會主動抱團兒,需要政黨把勞工階層組織起來,這個政黨是共產(chǎn)黨,也只能是共產(chǎn)黨。 俄國共產(chǎn)黨的前身為1898年3月成立的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自1912年起,稱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1918年改名俄國共產(chǎn)黨(布爾什維克)。布爾什維克在俄語中是多數(shù)派的意思。 李大釗反應快,1918年2月就在北大、女高師、師大講授唯物史觀、馬克思主義經(jīng)濟學、社會發(fā)展史等課程。7月發(fā)表第一篇關于十月革命的論文《法俄革命之比較觀》,11月底和12月初發(fā)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1919年元旦發(fā)表社論,名為《新紀元》。這4篇文獻揭開中國馬克思主義宣傳的第一頁。 《庶民的勝利》一文指出:“俄國布爾什維克黨的主義就是革命的社會主義。“俄羅斯之革命,非獨俄羅斯人心變動之顯兆,實20世紀全世界人類普遍心理變動之顯兆”,這一勝利“是世界革命的新紀元,是人類覺醒的新紀元”,“是20世紀革命的先聲。”“由今以后,到處所見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戰(zhàn)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布爾什維主義凱歌聲”,“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在廣州,楊匏安從日本回國,1919年19月至12月在《廣東中華新報》發(fā)表《社會主義:-稱科學社會主義》,稱《資本論》為“社會主義圣典”。該報接連19次刊登他的文章《馬克思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份作了較全面的簡要闡述。這是中國人所寫的又一篇比較系統(tǒng)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文章??梢哉f,楊匏安和李大釗一樣,是最早把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的先驅(qū)。 李璜是四川成都人,早年就讀于成都洋務局英法文官學堂,由川至滬,入上海震旦學院,為少年中國學會骨干成員。他說,1918年11月的一次少年中國學會會員的聯(lián)餐席上,李大釗稱道俄國共產(chǎn)革命,認為比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有意義得多,俄共主張照顧到弱小民族的解放運動,因而中國革命最好去學俄國共產(chǎn)黨。 李大釗為什么會成為中國關注馬克思主義的第一人?一種說法是,李大釗在留學期間受到京都帝國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者河上肇的影響。這種說法不確切。李大釗從1914年初到1916年初在早稻田大學,而河上肇在1913年冬至1915年春在歐洲留學,回國后也不在早稻田任教。那時河上肇沒有講解馬克思主義學說,按他自己的話說,在1918年的著述中“連一點馬克思經(jīng)濟學的影子也看不到”。既然如此,很難說李大釗因河上肇的影響而接受馬克思主義。李大釗早先是改良主義者,受十月革命影響,而轉(zhuǎn)向了馬克思主義。 1919年5月,李大釗在《新青年》第6卷第5期馬克思主義專號發(fā)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公開承認自己信仰馬克思主義。指出自俄國革命以來,馬克思主義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力,德奧匈諸國的社會革命相繼而起,都奉馬克思主義為正宗。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組成部分即唯物史觀、政治經(jīng)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都有所闡明,指出三部分有不可分割的關系,而階級競爭說如一條金線,把三 大原理從根本上聯(lián)絡起來。這標志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進入比較系統(tǒng)的傳播階段。此文的發(fā)表,標志著李大釗從此成為馬克思主義者。 河北昌黎縣有一座五峰山,半山腰平臺有座昌黎祠,是明初為紀念唐朝文學家韓愈所建。同治年間,韓愈后裔韓曉山修葺殿堂,西耳房接待游人留居,窗明幾凈,古樸典雅。李大釗多次光臨此地。1919年7月,他在昌黎祠避暑,在那兒寫就《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下半部分,當年11月刊登在《新青年》第6卷第6期上。 那時中國興起“主義熱”,張口主義,閉口主義,最讓胡適看不順眼的是安福系首領、眾議院議長王揖唐這類貨色也在大談社會主義。胡適憂于這種現(xiàn)象,在1919年7月的《每周評論》發(fā)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不要高談這種主義如何新奇,那種主義如何奧妙”,“空談好聽的‘主義’,是極容易的事”,“是阿貓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鸚鵡和留聲機都能做的事?!彼髞沓姓J,發(fā)表這篇文章是讓人不要被馬克思、列寧“牽著鼻子走”。 《58人》:中國共產(chǎn)黨的緣起-連載25 作 者:馮精志 吳曉平 第一章 第 15 節(jié) 109-115頁2025年2月 17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