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組織部分員工赴騰沖烈士陵園祭奠英靈

騰沖最令人震撼的,最令人難忘的,當屬國殤墓園。那里安息著9187個(9168名遠征軍+19名盟軍)英靈,記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歷史,張揚著一種悲壯,宣泄著一種正氣。近日,工會組織部分員工赴騰沖烈士陵園祭奠英靈。
騰沖位于滇緬公路上中國和緬甸的連接處。日軍為了掐斷滇緬公路—這個我國抗日戰(zhàn)爭的大動脈,他們先是占領了緬甸,然后于1942年5月,日軍占領了騰沖。日軍在騰沖燒殺搶淫,無惡不作。他們用機槍射殺成群的無辜群眾,制造一次次駭人聽聞的殺人慘案。他們把抓來的老百姓用繩子捆起來,然后放到鐵桶里用慢火“煮”,讓被害者的親人在不遠處聽著被害者慘絕人寰的慘叫!直到把這些人活活煮死!他們抓來許多婦女做慰安婦,這些婦女在慘遭凌辱后被他們殺害,他們在這里施發(fā)細菌彈,讓這里的人們爆發(fā)惡疾慘死……。從騰沖淪陷的那時起,騰沖人民和中國遠征軍就英勇頑強地和日軍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戰(zhàn)斗,為了打通滇緬公路,中國遠征軍苦戰(zhàn)127晝夜,以近萬陣亡的代價,全殲日本守軍6000余人。騰沖成為全國第一個光復的縣城,騰沖因此名垂青史,騰沖因此聲名遐邇。
紀念大殿內的布置,還保留著當年的模樣。懸掛著孫中山像,飾以國民黨和中華民國旗。再靠兩側,黑色石板上鐫刻著20集團軍9000多陣亡將士的姓名。美國華盛頓越戰(zhàn)紀念碑,也是用姓名墻寄托哀思,默默告訴人們過去的故事。大殿兩側擺放著花圈。丘頂是紀念碑,山坡上密密地、整齊地排列著9000多個墓碑。軍人即使犧牲以后,也依然保持著軍姿,那么整齊,成排成行。一剎那,依稀感到,這些戰(zhàn)士仿佛還活著在列隊值勤。
騰沖戰(zhàn)役第二年,即1945年的7月7日,由當?shù)卣万v沖人士捐資修建了紀念陵園,取名“國殤墓園”,占地88畝。國殤二字取自楚辭篇名,貼切之極。國殤墓園的正門,是一座帶有白族風格的中式建筑,那么平凡,那么簡樸。只有門兩旁繪著的一龍一虎,才彰顯著這里的不凡。
通過祭奠英靈,員工們感慨頗深。幾千名抗日英雄,有的年僅16歲就為國捐軀,只留下一塊小小的石碑,有的甚至石碑也沒能留下,讓人心疼感動,讓后人對他們無比敬仰。保留墓園,瞻仰墓園,是愛國主義教育,也許還有更高、更大、更遠久的啟示和隱喻。對于我們中華民族來說,烈士陵園承載的是一種道德、一種文化,始終以國家統(tǒng)一和民族團結為目的。陵園寄托炎黃子孫崇敬先人、仰慕先賢的情懷,起到延續(xù)中華民族血脈相連、薪火相傳精神的作用,表達對先人的感恩以及對先賢先烈風范的緬懷和景仰。
蒼松勁柏,在這片圣潔的土地上扎根生長,它們象征著先烈們的革命精神萬年長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