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之四十九 2023年 12月 8 日 第 186 — 190 頁 第2章 5、兩位主角沒有到場,兩名外國人出席(續(xù)) 一大結(jié)束后,尼科爾斯基繼續(xù)為赤色職工國際做工作,他參與組織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就是一例。1958年8月,包惠僧回憶說:“約在8月初組織工作方面召集我們開會,張國燾傳達馬林和李克諾斯基的意見:要設立一個領導工人運動的專管機構(gòu),定名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并擬定了一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綱要”。 接著,尼科爾斯基參與派遣一批代表出席1922年1月召開的莫斯科會議。張國燾在《我的回憶》中說:“當我向他說,我已做好了充分準備,可以馬上動身時,他就從自己的寫字臺的抽屜里取出一張某個商行的公文表格,表面看,這張紙很平常。讓我看過后,他說:‘這張表就是您的身份證,上面被大頭針壓有印痕,這是暗號?!蛭以敿毜刂v述了如何秘密地把這張卡片交給所規(guī)定好的滿洲里的一個理發(fā)館的老板,這個人把我送過邊境?!庇辛四峥茽査够o的證件,張國燾順利抵達伊爾庫茨克,然后到莫斯科出席會議。 1989年,卡爾圖諾娃在蘇聯(lián)《遠東問題》雜志發(fā)表《尼科爾斯基:一個被遺忘的參加過中共一大的人》。根據(jù)她的研究成果,尼科爾斯基原名涅伊曼·尼科爾斯基·弗拉基米爾·阿勃拉莫維奇,生于1898年,1921年加入俄共(布),在遠東赤塔商學院讀完三年級課程。1919年至1920年在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服役。1921年轉(zhuǎn)入共產(chǎn)國際機關(guān)行政處工作,1921年至1925年在中國東北工作。1926年從哈巴羅夫斯克轉(zhuǎn)到赤塔。1938年,因托派嫌疑而被捕入獄,1943年被錯殺,終年45歲。后被平反。 尼克爾斯基曾在白軍服役。他沒有隱瞞這段歷史。1925年填寫了國家聯(lián)合政治局工作人員調(diào)查表,1918年至1920年在謝苗諾夫軍隊里當列兵。在海參崴地區(qū)處清查第49黨支部的非公開會議上。他講述了自己當兵的情況。委員會認定他確實在那個連隊當過兵并在連里的布爾什維克地下組織中工作,通過了檢查。 不難注意到,尼科爾斯基參加中共一大前,不過是個從白軍投誠的年輕紅軍士兵,轉(zhuǎn)入共產(chǎn)國際機關(guān)后在行政處工作,1921年才加入俄共(布),隨即就派到中國籌建成立中共。這個情況令中國人愕然。尼科爾斯基的淺顯資歷至少可以表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遠東共和國的俄共(布)干部極度缺乏,以至把剛?cè)朦h的年輕黨員派到中國建黨,他能說幾句英語,估計是在赤塔商學院那幾年學了些,遠沒出道。另一方面,讓年輕人領導已步入中年的馬林,足以表明共產(chǎn)國際信任的還是俄國人。不得不說的是,派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到中國建黨,表明那時共產(chǎn)國際對在中國建立共產(chǎn)黨不很當回事。 馬林曾批評說,“伊爾庫茨克局全都是俄國人”。赤塔的俄國人堅信,為開展中國的民族主義運動可以合作的人是吳佩孚,而不是孫中山,他們認為孫中山是不切實際的夢想家。他們同意支持吳佩孚。伊爾庫茨克局只與赤塔政府合作,活動僅受俄國在華北的利益支配,別威連斯基在北京只待過很短時間,卻發(fā)表文章明確提出吳佩孚是中國軍閥中最開明的人士,而對國民運動領導人的同情卻減低了。 1922年3月,西比里亞科夫從北京給列寧寄密信,分析中國現(xiàn)有黨派及各自占有地區(qū),提供每派武裝力量及統(tǒng)治地區(qū)人口數(shù)據(jù),結(jié)論是“直隸派占有最有利的戰(zhàn)略地位,它幾乎統(tǒng)治了人口稠密、具有巨大經(jīng)濟意義的整個華中和長江流域。與各競爭派別相比較而言,直隸派是最強大的,而且吳佩孚元帥作為軍事領導人所取得的成就,為他進一步擴大影響和加強實力,創(chuàng)造了非常有利的局面?!?span lang="EN-US"> 吳佩孚看出來了,俄國人對他頗有好感,6月下旬,吳佩孚委托西比里亞科夫轉(zhuǎn)給托洛茨基一封信。7月3日,西比里亞科夫給契切林和托洛茨基發(fā)密電,再次指出:“中國政治中的主要人物是吳佩孚將軍,他掌握著軍隊、財政、交通以及內(nèi)政部,南方多數(shù)省份現(xiàn)在投靠了吳佩孚,孫逸仙政府幾乎徹底垮臺?!?span lang="EN-US"> 不能因此而埋怨西比里亞科夫。那時他的想法在共產(chǎn)國際中是有代表性的。俄國人寄希望于中國的“進步”軍閥,并不把剛誕生而只有幾十個人的中國共產(chǎn)黨當回事,雖然中共是俄共(布)的嫡傳弟子,但只是理論上的說法。俄共(布)很急迫,等不及理論上的嫡傳弟子出落成人,要的是現(xiàn)成的中國的可利用力量。 1922年12月,西比里亞科夫在《共產(chǎn)國際》雜志發(fā)表《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前夜》,說陳炯明是共產(chǎn)主義者,中國共產(chǎn)黨應以陳炯明的大同黨為基礎建立起來。他明明知道中共已成立,一些地方的中共黨員已在頻繁活動,但該文中國革命組織一項中一字不提。他很快就失寵了,以后曾任《消息報》總編輯秘書和羅斯塔社(塔斯社前身)的英文編輯。1942年遭鎮(zhèn)壓,死后平反昭雪。 《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之四十九 2023年 12月 8 日 第 186 — 190 頁 第2章 5、兩位主角沒有到場,兩名外國人出席(續(x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