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七十 2024年 5月 14 日 第 290 — 295頁 學校圖書室購置書刊400多種。學友以自學為主,輔導為次。李達任學長期間,開馬克思主義專題講座,編寫了《馬克思主義名詞解釋》等資料,人手一冊。陳獨秀、李大釗都應聘擔任通函指導。毛澤東曾宣講《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歷史經(jīng)驗》,李維漢宣讀過論文《觀念史觀批判》。鄧中夏、惲代英、張秋人等都來作過專題講演。 1922年9月間,自修大學附設補習學校,公開招生。課程如一般中學,但文史教學貫徹進步的政治思想。何叔衡、李維漢、夏曦、姜夢周、夏明翰、羅學瓚等擔任過教員。初辦時的學生有賀爾康、毛澤覃、陳賡、高文華、張瓊等百余人,年齡大者22歲,小者13歲,結束時共有3個補習班,1個初中班,共200余人。 毛澤東總有個念頭,那就是恢復《湘江評論》,趁許多同志在自修大學的機會,以自修大學名義創(chuàng)辦《新時代》月刊。創(chuàng)刊號于1923年4月10日出版?!栋l(fā)刊詞》稱:“本刊和普通??煌胀ㄐ?媸詹⒘?,是文字的雜貨店,本刊卻是有一定主張有一定宗旨的。同人自信都有獨立自強的精神,都有艱苦不屈的志氣,只因痛感著社會制度的不良和教育機關的不備,才集合起來,組織這個學問上的‘亡命之邦’,努力研究致用的學術,實行社會改造的準備?!薄皩?,國家如何改造,政治如何澄清,帝國主義如何打倒,武人政治如何推翻,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文學藝術及其他學問如何革命,如何建設等問題,本刊必有一種根本的研究和具體的主張貢獻出來?!?span lang="EN-US"> 趙恒惕于1923年4月就處心積慮要封閉自修大學。但由于船山學社的老牌子和黨的一些上層關系的活動,沒有下手的機會。這年11月,他唆使鄂軍的一個連駐扎船山學社,限令學生兩天搬出。黨動員船山學社社員和教育界上層人士向教育司交涉,趙恒惕不得不撕破自己的臉皮,下了一道“手諭”:“自修學校,著即取消?!辈⒖陬^向教育界人士表示:“自修大學所倡學說不正,有害治安。” 自修大學和附設初習班、初中部被查封后,湖南省委籌辦的湘江學校,于1923年11月24日正式開課。原在自修大學的200多名學生,大部分轉(zhuǎn)到這個學校。湘江學校分中學和農(nóng)村師范兩部,課程表面上同于當時的普通學校。校長是新民學會最早的會員、毛澤東認為最有辦學經(jīng)驗的羅宗翰。教員大都是原來辦自修大學者,姜夢周任管理員,實際責任負得最多。他是何叔衡少年時期的摯友,他們一同從讀經(jīng)書、講正義、辦新學而走上革命道路。 毛澤東對湖南自修大學的往事記得很牢,1950年新年后,在中南海頤年堂設宴,歡迎來京的仇鰲,說:“你為我黨創(chuàng)建湖南自修大學之事,親自出面,力排眾議,協(xié)調(diào)周旋,給我們籌集到每年400多塊大洋,這筆錢當時很頂用,為我們黨的事業(yè)幫了大忙!” ﹡ ﹡ ﹡ 1922年7月,在上海南成都路輔德里625號(現(xiàn)成都北路7弄30號)召開二大。出席的有中央局成員、地方組織代表等12人,代表全國195名黨員,毛澤東沒有參加。斯諾在《西行漫記》中說,毛澤東回憶:“第二次黨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我本想?yún)⒓樱墒峭浟碎_會的地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結果沒能出席。” 1923年6月,在廣州東山恤孤院31號召開三大。確定共產(chǎn)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與國民黨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 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大會選舉出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李大釗、譚平山、毛澤東、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或候補執(zhí)行委員,約占委員總數(shù)的四分之一。會后,在國民黨中央黨部擔任要職的共產(chǎn)黨員有:組織部長譚平山,農(nóng)民部長林祖涵,宣傳部代理部長毛澤東。 1936年,毛澤東對斯諾說:“我到廣州不久,便任國民黨宣傳部部長和中央候補委員?!彼箞D爾特·施拉姆撰寫的《毛澤東》有不同記述:毛澤東回廣州時,“擔任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宣傳部的領導職務。最初是秘書,后來是副部長?!?span lang="EN-US"> 上述兩種說法不同,哪個對呢?都有誤。國民黨一大后,戴季陶任國民黨中宣部部長,后汪精衛(wèi)任宣傳部部長。1925年10月,汪精衛(wèi)說自己事繁,難兼顧宣傳部長,提出毛澤東代理宣傳部長。而國民黨二屆一中全會仍推舉汪精衛(wèi)任宣傳部長。汪精衛(wèi)堅持毛澤東代理宣傳部長,經(jīng)第二次常委會討論通過。 也就是說,毛澤東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既沒擔任部長或副部長,也沒擔任秘書,而是代理部長。沒過幾天,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通過蔣介石提出的整理黨務案,規(guī)定共產(chǎn)黨員不得擔任國民黨中央的部長。毛澤東的代理宣傳部長干不成了,去廣州主持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地點在廣州番禺學宮。 番禺學宮建于明洪武年間,紅墻黃瓦、古樸莊重。即便今天在里面轉(zhuǎn)悠,也能感受到,農(nóng)民運動這種事其實挺對毛澤東的胃口。他出身農(nóng)家,擺弄過莊稼,熟悉農(nóng)民,搞農(nóng)民運動如魚得水??蓛H一年之后,他就發(fā)動了秋收起義,從此潛入大山,和國民黨反動派兜圈子,兵戟相見。彎子轉(zhuǎn)得很急,是怎么轉(zhuǎn)過來的?逼的。 毛澤東的家庭與“槍桿子”有點瓜葛。他的父親叫毛貽昌,因家貧負債,被迫當兵多年。毛澤東少年時,聽父親講述過零散軍旅故事。1910年,毛澤東17歲時,首次目睹了“槍桿子”的厲害。因災年糧荒,成群饑民結隊到湖南巡撫衙門,要求平糶救災,慘遭鎮(zhèn)壓。這件事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慘案原因是農(nóng)民手中沒有“槍桿子”。 1911年5月,毛澤東在長沙湘鄉(xiāng)駐省中學讀書,他后來對斯諾說:“我在長沙第一次看到的報紙《民立報》,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日報,這報是于右任先生主編的。”他在得知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失敗、七十二烈士殉難的消息后,寫了一篇文章,沒有地方發(fā)表,就貼在墻壁上,提出把孫中山請回來當新政府總統(tǒng)、康有為當國務總理、梁啟超當外交部長。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公開發(fā)表政見。 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毛澤東準備去漢口參加黎元洪的革命軍。但革命軍沿粵漢鐵路推進,逼近長沙,10月下旬,他在湖南參軍,所在部隊是湖南新軍第25混成協(xié)第50標1營左隊。他每月軍餉7元,每月用伙食費2元,剩下的錢訂報,《湘江日報》上討論到社會主義。他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同其他士兵討論社會主義。他讀了江亢虎寫的關于社會主義原理的小冊子。在他那個班有一個湖南礦工和一個湖南鐵匠。他和排長及多數(shù)士兵交朋友。因為他能寫,能幫他們寫信。 《百年追尋》連載(51萬字)七十 2024年 5月 14 日 第 290 — 295頁 |